累積176點擊次數
減少1.97kg碳排放
刊物 讀取中...
您有變更畫筆,是否要儲存呢?
僅提供前頁的試閱,如需觀看完整版,請借閱。
僅提供前 頁的試閱,如需觀看完整版,請先登入。
您有 5 筆諮詢,是否要送出呢!?
已累積176點擊次數
減少1.97kg碳排放
小宇在爺爺家裡的倉庫發現了一面泛黃的舊鼓,當他輕輕敲響時,眼前的世界瞬間模糊,竟然穿越到了爺爺的童年時代!在那個純樸的農村裡,他遇見了年輕時的爺爺——阿明,並意外加入了即將登場的跳鼓陣表演。
然而,表演前夕,隊伍遭遇突發狀況,讓整場演出面臨危機。為了幫助阿明和夥伴們,小宇決定勇敢站上舞台,隨著震天的鼓聲舞動。這場奇幻的時光之旅,不僅讓他體驗了傳統技藝的魅力,也讓他與爺爺的記憶產生了共鳴……
當小宇回到現實,他望著手中的舊鼓,心裡已經有了決定——這段文化,他一定要傳承下去!
臺灣跳鼓陣源自福建大鼓涼傘,隨著閩南人的遷移而 傳入臺灣。臺灣最早描述有關跳鼓表演型態的正式文字記 載為連雅堂在1932年於台南市發 行的三六九小報雅言專欄中的一段文章: 鄉村之間。有所謂跳鼓者。猶今之跳舞也。………… 此乃跳鼓之名稱由來。當時的跳鼓為四鑼一鼓一繖共 六人,繖隨鑼鼓聲進退。跳鼓陣又稱大鼓陣、大鼓弄、弄 鼓花、花鼓陣與大鼓花陣,隨時代變異,各地名稱、跳法 及表演人數略有不同。早期以男性為主、具地緣與血緣關係的庄陣頭已逐漸沒落,代之而起的職業陣頭目前也已面 臨生存危機。近年來由於國家政策與專家學者對傳統文化 的重視與國民中小學傳統藝術教育計畫的施行,造就了學校跳鼓團隊的蓬勃發展。
全螢幕訊息
點擊後從先前離開的地方開始。
可按 Backspace 返回